原標題
建設紅色資源數據庫,集中歸集梳理紅色革命遺址、紅色文獻、圖片影視等紅色資源
《中國共產黨惠陽地方史(1978~2012)》將出版
惠州日報訊 (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黎一星)惠陽今年啟動編纂出版《南粵紅棉高恬波》連環畫和《廣東省第一位女共產黨員高恬波紀念文集》,并計劃用3~5年時間完成一套惠陽革命人物連環畫系列讀本,為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提供鮮活的教材。這是記者日前從省委黨史研究室在惠陽開展調研活動時了解到的。
榴兆樓紅色革命遺址修繕5月完工
惠陽是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全區現有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地和人物活動紀念地、革命人物故居(舊居)、烈士墓、紀念設施及其他遺址84處。
調研組先到日新學校舊址——“香港秘密大營救在惠陽”陳列展參觀,這是惠陽2021年建成對外開放的陳列展!跋愀勖孛艽鬆I救在惠陽”陳列展以大營救的基本史實為線索,側重于展示大營救在惠陽的過程,挖掘整理知名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在惠陽的經歷和事跡,再現了當年這場大營救驚心動魄的情景,并突出介紹被營救者對新中國文化事業的貢獻,彌補了其他展館在這方面的不足。
調研組還到香港秘密大營救中轉站榴兆樓調研紅色革命遺址保護。榴兆樓正在修繕中,預計今年5月完工。1941年12月,日軍占領香港,中共中央及主持南方局工作的周恩來緊急指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和東江抗日游擊隊負責人,營救滯留的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1942年初,第一批文化名人和愛國民主人士茅盾夫婦、廖沫沙夫婦、胡風、張友漁等轉移到了惠陽的周田村、茶園村,榴兆樓和嗣前新居等地成為接待中轉站,隨后的半年時間共有200多名文化人和愛國民主人士陸續在此中轉,打通了由此轉到惠州城、龍川老隆,直至蘇北等根據地的一條安全通道。
座談會上,調研組認為惠陽高度重視黨史工作,在機構編制、隊伍建設、工作經費方面給予充分保障,在史料征研、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宣教宣講等方面亮點多,思路舉措好,充分發揮黨史為黨存史、為黨資政、為黨育人的作用,并就做好史料征研、黨史宣教宣講、革命遺址利用等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
計劃用3~5年完成一套惠陽革命人物連環畫系列讀本
今年,惠陽高質量推進《中國共產黨惠陽地方史(1978~2012)》的編審工作,目前已進入出版準備階段,進度在全省各縣區中走在前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惠陽實踐實錄和研究也有了新進展,惠陽區委黨史研究辦公室擬聯合環保等部門編撰《惠陽生態文明實錄》(暫定名)。
惠陽還將推進編撰《南粵紅棉高恬波》連環畫和《廣東省第一位女共產黨員高恬波紀念文集》,并計劃用3~5年時間完成一套惠陽革命人物連環畫系列讀本。同時,繼續推進“紅色圖書館”建設,并力爭建設“惠陽區紅色資源數據庫”,集中歸集梳理紅色革命遺址、紅色文獻、圖片影視等紅色資源。
目前,惠陽正以葉挺紀念館布展為契機,結合周田村建設全國“紅色美麗鄉村示范點”,充分活化利用挺秀書院、會新樓、榴兆樓、廖似光故居、茶園彭屋交通情報站等革命遺址,形成可看性好、教育性強的紅色景點組團。其中,挺秀書院將打造成新的紅色文化旅游景點、黨員干部實踐教學點和黨建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惠陽區委黨史研究辦公室還將依托“惠陽雙中心”和各級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陣地,開設“黨史閱讀分享會”,深入學校開展“連環畫紅色故事進校園五個一”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