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社擬推薦以下4件作品參加第 33 屆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初評。
1.作品:《尋找譚家駒》(作者苗理潔,見報日期:2022年6月19日);
2.作品:《林深鳥自來》(作者張雪婷,見報日期:2022年2月27日);
3.版面:《惠州日報》2022年6月9日第10版;
4.版面:《惠州日報》2022年9月4日第4版。
公示期為2023年3月20日至3月31日。如有異議和其他意見,請致電0752-2831816。聯系人:祁大忠
作品及版面請查看附件。
惠州日報社
2023年3月20日
————————————————————————————————————————
附件:
一、
尋找譚家駒
□苗理潔
2022年06月19日惠州日報西湖
譚家駒是誰?我開始并不知道。2015年,為撰寫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有關文章,我走訪抗戰老兵鄒益泰先生,從鄒老口中得知這個名字之后便記住了。
鄒老的口述讓時光返回1938年10月12日,一個惠州人民永不能忘的痛苦日子。日本侵略者在大亞灣登陸,15日,惠州淪陷。日本鬼子進城后大肆燒殺搶掠,還焚燒了商貿繁榮的水東街,大火燒了十天十夜,聞名粵東的水東街成了一片廢墟。鄒益泰的五叔公與眾鄉親在這次淪陷中,被日本鬼子殘忍殺害。國恨家仇,激起惠州人民奮起反抗,各階層成立了抗日救亡組織,愛國青年男女紛紛從軍抵抗侵略者。12歲的鄒益泰也毫不猶豫參加“惠州兒童抗日救亡工作干部訓練班”。此時是國共二次合作時期,以國共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共產黨員公開活躍在各階層抗戰民眾中,成為朝氣蓬勃的先鋒力量。
“惠州兒童抗日救亡工作干部訓練班”的負責人是共產黨員譚家駒,一位20歲出頭的青年。他領著50個從12歲到15歲的孩子,還有惠州青年何奕昌、張澤,以及從南洋回國參加抗日的華僑青年蔡金秀。在他的領導下,訓練班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譚家駒與幾位年輕人當老師,一邊教孩子們文化課,一邊到車站、碼頭、茶樓、酒店貼墻報,寫標語。
我從鄒老口中得知譚家駒斯文儒雅、博學多才,在緊張的工作中,還充滿生活的熱情,他教孩子們唱歌、演戲,創作了獨幕話劇《兩代人》。鄒老回憶,當年自己活潑淘氣,而譚家駒欣賞他,讓他演戲當主角,而他也對自己天賦的演技充滿了信心。他清楚記得自己化妝粘上胡子扮演老父親,同學羅子強扮演兒子,女同學譚秀貞扮演媳婦。演的是一家兩代人接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那部劇在城里,在鄉村,成功演了一場又一場,每場演出,都喚起群眾抗日的激情,他每次都得到譚家駒的表揚和鼓勵。
鄒老的回憶充滿了深情。他說譚家駒是孩子們尊敬的大哥哥,是他們人生路上的啟蒙老師。他和藹的笑容、多才多藝的品行,令孩子們感到可親可敬,尤其他教給孩子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在孩子們心中樹立起崇高的威信。孩子們沒有料到,1939年冬天一日,譚家駒突然不知所蹤,從此,孩子們再沒有見到他們尊敬的老師和大哥。
譚家駒對鄒益泰的影響是終生的。鄒益泰不滿16歲就參加了獨九旅,走上與日本鬼子拼搏的戰場,再后來,他參加了抗美援朝,歷經血與火的洗禮,成為百煉成鋼的戰士。每當有學校邀請他講抗日戰爭的故事,他就情不自禁想起自己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譚家駒。他最終明白譚家駒不辭而別的原因。正是1939年,國民黨制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動方針,掀起反共高潮,極力打壓共產黨。加上惠州城的特務、漢奸興風作浪,形勢嚴峻。譚家駒公開的身份和出色的工作肯定引起敵人的注意。難怪,他甚至沒有跟孩子們打聲招呼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數十年來,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鄒益泰常;孟胍姷阶T家駒,向他匯報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經歷,與他分享新生活的美好。習慣每天清早到茶樓喝茶的他,甚至想著若見到譚家駒,定邀請他到西湖風景最美的茶樓喝茶,哥倆好好舉杯暢飲,喝個不盡興不歸。他曾多次咨詢東江縱隊一些老同志,可否知道譚家駒下落?未果。他也不止一次在心底呼喚:“尊敬的大哥,您到底在哪里?”
當我寫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文稿《藏在古城的故事》,征求鄒老意見時,老人還再次提起譚家駒。老人說自己已90歲高齡,“假如譚家駒還活著也已百歲,難啰,這輩子難再見了!敝厍榈睦先擞行﹤。
時光匆匆,不覺到了2021年春節前夕,我應橫瀝朋友艷芬邀請,去了一趟橫瀝馬畚村。艷芬說起她的爺爺當年是抗擊日本鬼子的自衛隊長,因積勞成疾,死在抗戰勝利前夕。眼看春節將臨,眾人商量,不如一起到紀念碑走走,給革命老前輩們獻上一抹心香也是好的。在橫瀝老墟一處山坳,高高聳立的紀念碑氣勢恢弘,紀念碑上寫著“惠陽市橫瀝地區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這應該是上世紀惠陽設市所建筑)。山風颯颯,青松蒼翠,此情此景令人肅然起敬。我懷著崇敬心情端詳犧牲在不同階段、不同戰場的中共烈士英名:曾進福、廖佛進、賴進財、翟佛仁、翟鳳珍、曾幼恩、曾球記、練進思、楊杰……突然,我的眼神凝聚著一個人的名字久久不能挪開:譚家駒!原來譚家駒在這里!再細看鐫刻碑上文字:“譚家駒,橫瀝增湖人,1941年在東莞被敵人暗殺,年僅26歲!毙闹蓄D時五味雜陳,倒海翻江。原來,鄒老找了一輩子的譚家駒是橫瀝人,原來,他沒有看到新中國的成立,早已犧牲!他短暫的一生,如一抹流星劃過天際,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燃亮最壯麗的青春。他太優秀了,一定不管不顧個人安危,為黨的事業竭盡全力地工作,敵人把他當作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英雄!英雄譚家駒!我在心中向已駕鶴西去的鄒老報告:“鄒老啊,您一直尋找的譚家駒就在這里。他就是咱們惠州人啊,是惠州人民的好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春天的風吹過山坳,青松齊刷刷擺動起來,仿佛向烈士們鞠躬致意。是啊,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無數如譚家駒一樣優秀的共產黨員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才換來今天國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換來人民幸福的生活。
我仰望藍天,我相信烈士已化作天上的白云;我俯瞰大地,我相信漫山青松蘊藏著烈士的英靈。我采下山岡一束青梅藤蔓,挽了一個小小的花環,虔誠地呈獻在紀念碑前。
二、
林深鳥自來
□張雪婷
2022年02月27日惠州日報西湖
我喜歡觀鳥,享受那種與大自然相處時的心靜,仿佛能聽到一朵朵花開的聲音、一陣陣風的呢喃、一句句來自大自然的呼喚……這種感覺真好。愿腳下這片土地年年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林間的清晨是歡快的。鶯聲嚦嚦引我入松林。每次假期回到博羅老家,我都會像見老朋友一般,來尋訪這些住在山野田園間的精靈。未見其身先聞其聲,瞧,一只圓滾滾的“芝麻湯圓”丸子正在水邊嬉戲。它就是白鹡鸰。身披黑白相間的羽衣,胸前掛一塊黑色“圍嘴”,莫不是怕玩水沾濕了羽毛。我遠遠地看著,不敢過分打擾,即便很是小心,但腳踩落葉的沙沙聲響還是引起它的警覺。它撲騰雙翅,舞動著像裝了電動馬達的尾部,在空中劃出一圈圈波浪飛遠了。
呼啦啦,眼前閃過一陣黑影,一群紅耳鵯落在了苦楝樹上。它們是一群走在潮流前線的家伙。個個梳著高髻冠,臉頰涂白,抹上腮紅,扭扭紅翹臀就酷帥地立在枝頭。時尚的寵兒也難以抗拒美食的誘惑,面對一顆顆熟透的果子,它們很快就狼吞虎咽起來。白頭鵯(即白頭翁)也循著美味來了。都是鵯家族的常見鳥,白頭鵯的打扮是低調中帶著奢華,雖然沒有高聳的冠發,但一頭挑染的白發,身披富有光澤橄欖綠,一看就是大自然的精心搭配。這兩種鵯生性好動,不怎么怕人,大大方方地讓我看了好久。
烏鶇常出現在干涸的池塘邊。烏鶇愛的是簡約風,身上的配色幾乎不超過三種:黃色的喙和眼圈,黑色油亮的全身。雖其貌不揚,卻是名副其實的歌唱家。宋代詩人文同有詩云:“眾禽乘春喉吻生,滿林無限啼新晴……就中百舌最無謂,滿口學盡群鳥聲!币蚰堋皩W盡群鳥聲”,烏鶇又得“百舌鳥”的雅號?梢娚咸焓枪降,沒有給烏鶇華麗的彩衣,但給了它一副婉轉悠揚的歌喉。
林中善口技者還有“鳥中屠夫”棕背伯勞。它時常戴著黑眼罩威猛地立在高處的枝頭,耳聰目明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它能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而吸引鳥兒前來,待獵物上鉤后捕食之。別看它的體型不大,喙卻如鷹嘴般鋒利,能撕下掛在樹梢上的獵物的肉。如此冷傲又有演技,無愧于“小猛禽”的稱號。
林深自然鳥多,圓滾滾的暗綠繡眼鳥、狂野酷拽的八哥、嘰嘰喳喳的麻雀、享受獨行的北紅尾鴝、靈動活潑的純色山鷦鶯、鬧騰隱蔽的柳鶯、翱翔天際的黑翅鳶等,這些林間精靈閃進我的鏡頭時,內心充滿歡喜。每次從鄉返城,我都擔心下一次見不到它們的身影,所幸它們一直都在。
鬧市當然也有鳴禽嚶嚶。漫步惠州西湖,可見百鷺齊舞的壯景。準提寺靠近湖邊的觀鳥臺離鳥島很近,很適合優哉游哉地觀水鳥。這些游禽或涉禽有著纖細苗條的身材,大長腿,嘴尖且長,是絕非等閑之輩的“漁夫”。
在西湖的鳥島上,“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币恢恢话樆蜢o立于枝頭,或飛入遙碧,蹁躚美麗。綠樹蔥郁,碧水粼粼,若是配上古樂,我以為著一襲白衣翩飛的白鷺是純潔的仙子,于水霧氤氳中起舞。這時便會想起郭沫若的《白鷺》來,“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披蓑赤腳老漁翁”,蒼鷺是最有耐心的捕食者,故得“老等”之稱!办o如處子,動如脫兔!鄙n鷺飛起時,我深感震撼。細瘦且長的灰色鳥兒兩翼鼓動,頸部縮成“Z”字形,兩腳向后蹬直伸在尾巴后面。一只動時,一群起。蒼鷺騰起,白鷺共舞。浩浩乎,碧空中鶴鷺祥舞,蔚為壯觀。
與白鷺、蒼鷺的仙風道骨相比,以黑衣俠風格出現的普通鸕鶿頗有劍客風范。它身上樸素的黑色羽衣并不單調,頭頸部有紫綠色的金屬光澤,兩肩和翅有青銅色光彩。普通鸕鶿善于游泳和潛水,捕獵時,腦袋扎在水里追蹤獵物,翅膀也進化得可幫助劃水。偷襲獵物講究快,脖子突伸,喙一鉤,靈巧的攻勢下,獵物幾乎在劫難逃。據說,普通鸕鶿是最近幾年才留居西湖的,這正說明“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良好生態環境受到鳥兒的歡迎。
隔著漠漠水溪,水鳥不易被來人驚擾,故觀水鳥比觀林鳥要悠然舒適。在湖邊,還能邂逅凌波微步于湖面的小鷿鷈、以睡蓮為窩的黑水雞、腳蹬紅靴的夜鷺等常見水鳥。靜觀之,會發現雖都是水上鄰居,但習性并不相同,各有生存之道。
惠州西湖是鬧市中的小鳥天堂,水鳥成群,林鳥亦不少。八哥、白頭鵯、繡眼鳥、紅耳鵯、大山雀、絲光椋鳥、長尾縫葉鶯、珠頸斑鳩、紅嘴藍鵲、鵲鴝等,都是老朋友了。有人要問,這么多的鳥兒平時怎么看不見它們?其實它們就在綠樹紅花間,或在頭頂的榕樹上,或在小道的翠竹間,只要留心便可聞鳥鳴、見鳥影。這滿目蒼翠的城中,不只是西湖,主道路的行道樹上、綠色的校園里、美麗的公園、小區里,有花草樹木的地方就有鳥語。萬物皆有靈性,人們愛護生態,愛護鳥兒,鳥兒自然也愿意成為人類的好鄰居。
我喜歡觀鳥,享受觀鳥時與自然獨處時的心靜,仿佛這時我能聽到一朵花開的聲音、一陣風的喃語、一句句自然的呼喚。大自然是最了不起的設計師,每一種鳥兒都有其獨特的配色和精巧的構造。我贊嘆造物主給了鳥兒美麗的羽毛和飛翔的翅膀,更贊嘆鳥兒憑借單薄的軀體頑強地渡過生長、求偶、繁殖等生命歷程。生命的偉大在于克服、戰勝生命歷程中的種種難關,活著艱難,仍熱愛生命。人生如此,萬物亦如此。
我走過山間田野、大街小巷,愿腳下的這片土地年年歲歲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三、
版面:《惠州日報》2022年6月9日第10版
四、
版面:《惠州日報》2022年9月4日第4版